1954年浙江女孩捡到"小瓷船"当嫁妆,专家要求上缴,她如何抉择?

1954年4月的一天。

浙江龙泉上岩村的一个女孩,吃了早饭后便早早地爬上了村子的后山。

当时国家虽已经在高速发展,但粮食的产量依然不是很高。

所以为了能够满足家里的日常需求,女孩每天都会到后山采些野菜。


就这样,女孩背着箩筐,手里拿着镰刀穿梭在山林之中。

短短两个小时,女孩就采满了一箩筐。

不过就在女孩准备回家时,天气突变。

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的晴天,突然变得乌云密布。

没一会,便下起了瓢泼大雨,女孩全身也被雨水浇透。


为了能够躲雨,女孩伴随着雷鸣声,飞快地往山下走去。

就在快要到山底的时候,她看到了一个山洞,便仓促地跑了进去。

躲在山洞里,女孩看着外面的大雨,心中想着雨赶紧停下,自己好抓紧时间回家。

突然,女孩的余光看到脚下有道绿光。

女孩的好奇心一下就被勾了出来,直觉告诉她脚下一定埋着东西。


当时龙泉窑已经非常出名,女孩也见过不少的瓷片,心想着会不会是件之前的东西。

于是她便拿着镰刀开始挖脚下的泥土。

没一会儿,一个小船一样的物体出现在了女孩眼前。

由于小船被泥土包裹着看不清模样,但从露出的一小道绿光来看,应该非常漂亮。

于是她赶紧将小船捧在了手里,拿到洞外用雨水冲刷。

冲刷干净后的小船,瞬间让女孩喜欢的不得了。


只见小船通体散发着柔和的绿光,雕刻也是十分精美。

虽然小船的个头不大,但雕刻细节却十分丰富。

船上还雕刻着几个小人,而且船舱也是镂空设计,可以储水。

在精细的雕刻下,完美地还原了轮船的真实面貌,也让女孩爱不释手。

之后,女孩将这个小船当成了传家宝,并且出嫁时当成嫁妆一起带到了婆家。


因一次意外,女孩遇宝的事被专家知晓。

于是,便有好几个专家专门赶到了女孩家中,想要一睹宝物的真容。

没想到他们在看过之后,要求女孩赶紧上缴国家,不然便是违法的行为。

专家的话让所有人感到惊愕。


女孩捡到的究竟是什么?为什么不上缴就会违法?

女孩最后又会作何选择呢?

01

女孩名叫何招弟,是一个弃婴。

当时她的养父母无意间在路上看到她,很是心酸,便将她带回了家。

因为养父母结婚也有四五年的光景了,但不知为何却一直要不上孩子。

看到女婴如此可怜,便起了收养的心思。


因为传统思想的缘故,养父母都希望家里能有个男丁,便给女婴起了名为:何招弟。

虽然何招弟是个女孩,但长大后却十分能干。

年纪不大便能帮父母洗衣做饭,而且种地、看菜更是手拿把掐。

因为家中还是没有男丁,所以她从小就被当成男孩使唤。

如果没有捡宝的事,相信何招弟也会像其他人一样,平淡地过完自己的一生。

当时她在山洞中等了很久,好不容易雨水慢慢变小。

她没有任何犹豫,飞快地跑回了家中。


回到家后,母亲看到气喘吁吁的闺女,便赶紧询问是不是累着了。

何招弟赶紧摇摇头,然后将“小瓷船”拿了出来,递到了母亲的手中。

母亲的目光瞬间被精致的小船吸引,于是赶紧询问女儿这是从哪来的。

因为这个小船异常精致,显然并不是普通家庭的产物。

母亲害怕女儿犯错,便赶紧询问出处。

当何招弟将“小瓷船”的来历,一五一十地告诉母亲后,母亲才长舒一口气。


之后才缓缓说道:

“我们家招弟运气好,捡到了个宝贝。”

随后,何招弟拿着“小瓷船”找到爷爷,让爷爷看看是不是什么好东西。

而爷爷看了后也是连连惊叹:

“这可是个好东西啊,过去大户人家才有的物件,我看有不少年头了,一定收好了,以后还能当个传家宝。”

而母亲也在一旁随声附和:
“这个一定是个古董,快收起来,记住不要告诉别人。”


听到母亲这样说,何招弟赶紧将瓷船收了起来,生怕被人知道后被抢走。

母亲则从屋里拿出个袋子,将瓷船放了进去:

“招弟,你可千万不要乱说,娘给你收起来,等你出嫁的时候给你当嫁妆。”

何招弟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,但知道母亲肯定是为了自己好,于是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。

02

很快,何招弟就到了适婚的年纪。

在姑姑和姑父的介绍下,她认识了与自己家交往频繁的何根树。

因为何根树家境不错,而他还是家中的独生子,所以何招弟也算找了门好亲事。

很快,两个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。


对自己未来的丈夫,何招弟并没有隐瞒,将自己捡过宝贝的事情全都告诉了何根树。

当何根树看到宝贝的那一刻,也是眼前一亮。

当听说这是未婚妻的嫁妆,嘴更是快笑到了后脑勺。

当时的何招弟没有想过,自己有朝一日会吃嘴快的亏。


有一次,何招弟跟家人到何根树家里做客。

正好途径一个大户人家办喜事,何招弟边想着能够看一下热闹。

这户人家确实十分有钱,尤其是婚礼上的瓷器十分精美,让众人看了无不惊叹。

不过何招弟却不屑一顾:

“我家有一个绿色的小瓷船,比这里所有的瓷器都好看得多。”

周围人听了之后,纷纷看向何招弟。


因为何招弟的打扮并不像什么有钱人家的孩子,便都好奇地问小瓷船什么样,从哪里得来的。

何招弟毕竟心智还没成熟,说到了兴奋处,将当时捡瓷船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。

好巧不巧,当时龙泉博物馆有一个管理员,正好被邀请参加了那场婚礼,也听到了何招弟的讲述。

因为自己工作的关系,管理员对文物非常敏感。


听到何招弟的话后,管理员敏感地觉得,这应该是一件文物,而且十分稀有。

于是他便赶紧托人打听何招弟的情况,婚礼结束后也是立即赶到何招弟的家中。

而何招弟的父亲对管理员却并不感冒,直言:

“那东西是我闺女收藏的,我不知道其中的细节。”

没办法,管理员只好继续等待。


一直到了晚上,何招弟跟母亲才返回了家中。

何招弟刚一进门,管理员瞬间就凑了上去:

“你好,我是龙泉博物馆的管理员,请问你是不是收藏了个小瓷船?”

管理员的出现吓了何招弟母女一跳,当场便“傻”了。

母女俩的样子让管理员意识到了自己有些失利,于是马上又语气缓和地将自己来的目的说了一遍。


之后何招弟也没有藏私,便让母亲将“小瓷船”拿了出来。

管理员看到文物后,立马便被吸引了,凭借他多年的工作经验,立马便意识到这个小船价值连城。

观赏了许久,管理员严肃地说道:

“这是件文物,虽然我并不是来强迫你们上缴国家的,但国家有明文规定,文物是国家的共有财产,任何人不得私自吞藏,不然就是违法行为。”


管理员的话吓了何招弟一跳,父亲也连忙搭腔:

“同志,我家闺女还小,不懂的这些,明天我们就去上缴。”

晚上,何招弟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,她万万没想到因为自己的话太多,让自己的嫁妆“飞”了。

03

第二天一大早,何招弟一家便在管理员的陪同下,来到了县里的文物管理处。

之后,管理员拿着“小瓷船”进行了精密的鉴赏,鉴赏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。

这个“小瓷船”的真实身份,是南宋的舟形砚滴。

这可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,年份是宋末元初,属于国家一级文物,市场估值将近1000万元。


通常来说研磨注水的砚台,造型都比较简单。

但何招弟发现的这个文物,造型十分精细,说是精品中的精品也不为过。

之后,博物馆为了感谢何招弟的贡献,发放了68块钱以作奖励。

而何招弟也用这68块钱,买了许多嫁妆。

时间一晃过了很多年,何招弟也渐渐地将这事忘记了。

之后,何根树在退休后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,专门在讲“滴舟”的前世今生。


而何招弟只看了一眼,就肯定的表示就是当年自己捡到的“小瓷船”。

当时的滴舟已经成为了博物馆的“镇馆之宝”。

2005年,何招弟的老友从外地回来,向何招弟表示自己捡到了那个“滴舟”,十分的漂亮。

这一下勾起了何招弟的回忆,便也心心念的想要再看一下滴舟的风采。


于是她向相关部门申请,表示自己是滴舟的发现人,希望博物馆能够接待自己,让自己再看一眼滴舟。

但彼时滴舟正在国外展览,何招弟并未遂愿。

一直到2006年,滴舟回国后,博物馆又向何招弟发出了邀请。


在博物馆,领导问何招弟还有什么愿望,何招弟却摆了摆手:

“感谢组织上的关心,目前我们老两口都有退休金,不用对我们有任何的补偿,如果硬说有什么愿望的话,麻烦领导为我和滴舟合张影吧。”

其实有很多人都好奇,当年何招弟上缴文物的时候有没有后悔。


毕竟1000万对谁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。

但何招弟却表示不后悔,因为保护国家文物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。

如果再给她一个机会,他还会义无反顾的进行上缴。

结语:

其实有很多人都在疑惑,捡来或者家传的文物应不应该上缴。


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答:

每件文物都有着历史的历程,对国家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。

上缴国家,不但可以帮助国家历史的研究,更能让它的光芒得到绽放。

如果只是在民间流传,不知道有多少传世之宝会流传国外。

这对国家而言,是重大的损失。

而何招弟上缴文物的精神,不但是文物得到了保护,更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它背后的历史。

这才是一个文物真正的价值。

发布于 2025-03-30
84
目录

    推荐阅读